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与肿瘤患者和静脉血栓患者最相关 浙大邵逸夫(2)

来源:肿瘤药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潘教授团队为黄女士制订了饮食加口服营养补充治疗,随着摄入能量逐步增加,饮食结构不断调整,经过一个月的营养治疗,黄女士的身体在慢慢恢复中。

潘教授团队为黄女士制订了饮食加口服营养补充治疗,随着摄入能量逐步增加,饮食结构不断调整,经过一个月的营养治疗,黄女士的身体在慢慢恢复中。

“这个患者20多年一直吃素,营养摄入不足,身体抵抗力就会变弱,给很多疾病可乘之机。”潘教授坦言。

规范、创新、个体化、可复制

全省院内VTE防治建设领头雁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是住院病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发现、早期评估、早期干预、规范化治疗,能有效降低VTE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邵逸夫医院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专家应可净教授的推动下,邵逸夫医院从2007年就开始关注住院患者VTE的预防评估和宣教,并开始构建院内VTE防治体系。

经过13年的发展,目前,邵逸夫医院VTE防治有一套规范的运行模式。从患者入院→VTE相关风险评估和健康宣教→甄别中高危患者→临床筛查、专科会诊、多学科会诊→评估出血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预防治疗→动态评估→出院随诊。这套规范流程的背后,是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在内的完善质控体系。在评估低危或者中高危患者的过程中,有两个标识,高危病人的风险标识和确诊VTE病人的终身标识。特别是终身标识,只要患者以后到邵逸夫医院看病,不管什么病,只要打开患者的电子病历,他的VTE终身标识就会跳出来,这就提醒医生注意防范风险。

“VTE的核心是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邵逸夫医院医务科主任陈文军说道,“邵逸夫医院依托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依托邵医独有的文化特色,一方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国内实情建设临床信息化系统,规范化个体化制订防治方案,另一方面通过外挂信息系统,让好的东西可复制、可分享,目前我们的VTE系统已被全国5个省份、30多家医疗机构复制借鉴。”

邵逸夫医院VTE项目依托强大的信息系统、流程管理,创新的模式,规范可行落地,成为浙江省院内VTE防治建设的领头雁。并与上海、江苏、安徽等三家知名医院共同致力长三角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一体化项目建设。

晚期肺癌患者

入院2小时后突发肺栓塞

肺栓塞快速反应小组

“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以患者为中心,邵逸夫医院VTE体系建设做得有多细致?

应可净教授举了个例子。我们都知道,一般住院患者的诊治流程,是医生开了处方,有专门的人去药房取药。但针对肺栓塞这样“要命”的急症,医院打破常规,在呼吸内科和ICU常备肺栓塞救命的溶栓药,“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救治时间。这么贵的溶栓药,我们作为常备药直接放在科室里,体现了医院将‘生命至上’的理念融入服务点滴。”

在邵逸夫医院,VTE防治已经融入日常的医疗实践当中。

“像这种肺栓塞猝死的救治成功率,文献记载的数据仅在5%到10%之间,我们能够将这类病人抢救成功,是医院综合救治能力及水平的体现,这离不开VTE体系的深入人心及多学科的快速联动,更凸显了‘全员联动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这个金奖项目背后的价值所在——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应可净说。

创新开展“可复制性、可推广性”

具有邵医模式的临床项目制建设

“邵逸夫医院抓医疗质量提升,是以临床项目制建设为主,汲取国际经验,走出医疗质量改进和提升的‘邵医模式’。”蔡秀军院长表示。

为满足患者对医疗质量的追求和保障患者安全,邵逸夫医院对质量管理过程进行了规划设计,广泛开展持续质量改进项目,开院至今累计开展1000余个项目并结题。

有国际先进质量管理理念渗透的同时,邵逸夫医院又不断开拓创新,形成可复制性、可推广性的“邵医模式”。近两年来,通过体系化建设,院内开展了多项多部门团队合作的项目制建设,如疼痛管理、癌痛规范化治疗、日间手术、快速康复等项目,在持续质量改进方面硕果累累,并在国家或省举行的各类品管竞赛活动中多次获奖。

通讯员 王家铃 李文芳

文章来源:《肿瘤药学》 网址: http://www.zlyxzz.cn/zonghexinwen/2020/0710/354.html

上一篇:药学专业知识二:血液系统疾病用药
下一篇: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练习(202079)(

肿瘤药学投稿 | 肿瘤药学编辑部| 肿瘤药学版面费 | 肿瘤药学论文发表 | 肿瘤药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肿瘤药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